当前位置:

新华社:律师建议建立统一“体育场黑名单”,一处违规全国禁入

来源:新华社

体育资讯7月25日讯 针对韦世豪及其妻子被球迷辱骂的现象,新华社发文进行了点评,认为文明观赛环境需多方共建,并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体育场黑名单”系统,实现“一处违规,全国禁入”。

新华社文章如下:

在不久前进行的中超联赛第17轮天津津门虎主场与成都蓉城的比赛中,发生了极不和谐的一幕。部分天津球迷对成都蓉城队球员进行侮辱谩骂,甚至出现球迷领喊人员用扩音器对球员家人进行侮辱,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网络议论。

中国足球职业化走过30余年,但赛场不文明现象依然是顽疾。看台上少数人以“激情”为名,行“暴力”“侮辱”之实,严重损害了中国足球的形象和品牌价值,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多位业内专家建议,加大对球迷极端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文明观赛教育,强化网络平台监管,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赛场环境。

风波频发 助威变味

18日,中超联赛第17轮天津津门虎与成都蓉城的比赛在天津泰达足球场举行。开赛之前,双方球迷便开始了充满“火药味”的加油助威,谩骂声贯穿全场。在比赛尾声阶段,主队球迷领喊人员对球员及其家属进行侮辱谩骂,致使韦世豪情绪激动,被罚离场。

20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简称“中足联”)发表公告,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赛场内外一切挑衅、辱骂等行为,捍卫公平竞赛、互相尊重的体育价值。

天津市足球运动协会和天津市公安局滨海分局也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并在一份通报中表示,足球比赛本应是展示体育精神、团队协作与公平竞争的舞台,球迷的热情支持更是赛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观赛中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伤害了球员,更破坏了职业联赛秩序。

无独有偶,就在上月中旬,中超联赛第14轮河南队与成都蓉城队比赛日,赛前部分成都球迷公然在体育场周边公共设施上张贴针对河南足球的侮辱性贴纸,赛后深夜在体育场附近桥洞内,喷涂带有侮辱、对抗性质的话语。

随着相关话题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被不断炒作,双方球迷冲突从线下蔓延至线上,更多的球迷加入网络骂战,甚至演变成了地域攻击和诋毁。

不止出格 更是违法

足球运动的核心是公平竞争、尊重对手与团结协作。然而,极端球迷的侮辱性言论和恶意挑衅行为,已然背离了体育精神的本质。球员除了要承受赛场上的谩骂,有时还要在比赛结束后承受来自网络暴力的持续攻击。极端球迷常躲在“私密号”“小白号”的掩护下,对球员及其家人的社媒账号进行肆意诅咒和辱骂。不少球员坦言,受网络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很难在短时间内平复。

这种扭曲的观赛风气,不仅败坏了球迷群体的整体形象,玷污了足球运动本身的纯粹性,更触碰了法律红线。经天津市公安局滨海分局立案调查,在天津对阵成都的比赛中,姜某某作为球迷领喊人员,在比赛现场带头辱骂球员,造成恶劣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涉案人员姜某某作出行政拘留七日,并责令禁止观赛的处罚。

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李杨认为,大型体育比赛是很多人社会情绪的“解压阀”,“但有些极端球迷的表现,让这些表达变了味,伤害了很多人的感情甚至触碰到法律底线”。

近年来,一些国内新兴球迷组织开始自称为“Ultras”或“Hooligans”(意为“极端球迷”),模仿欧洲部分极端助威方式,个别行为逐渐偏离理性助威的初衷,他们喜欢挑衅,宣扬对抗和对立,让看台氛围从热烈支持演变为过度对抗、情绪化表达,影响了良好的观赛环境。

清华大学体育部副教授胡孝乾认为,中超河南队与成都队比赛后的涂鸦事件本质上就是“Ultras”的一种极端表现。他表示,西方一些极端球迷组织往往通过制造对立情绪来强化“主队文化”认同,其冲突内容也逐渐超出足球本身,延伸至地域差异、文化习俗、人口结构等社会层面,频繁触碰公众敏感认知,造成不良影响。

中超联赛承载着城市荣誉,是球迷们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但是部分极端球迷的言语攻击、暴力冲突乃至地域歧视,不仅损害赛事形象,更在无形中侵蚀着中国足球艰辛培育的发展土壤。”李杨说。

法治清源 礼正观风

我国足球产业起步较晚,球迷文化仍在发展过程中。在借鉴欧美成熟球迷文化表现形式的同时,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避免盲目模仿。

多位足球业内人士和从业者一致认为,赛场安宁,严明法治是基石。必须通过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执法机制、加大惩戒力度来杜绝球迷极端行为问题,公安机关、中足联、各俱乐部及球迷组织等应加强协作,共同构建“惩戒有力、执法精准、预防联动”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中足联在20日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全力抵制并坚决打击赛场内外一切挑衅、辱骂、诋毁、诽谤、煽动对立、引战、斗殴等行为,净化赛场环境,努力保护球迷文明观赛的正当权利,捍卫公平竞赛、互相尊重的体育价值。

“目前我国对球迷极端行为的治理主要依赖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和体育法等普通法条,尚无专门面向体育赛事观众的法律法规,无法对球场暴力、辱骂、投掷物品、网络煽动等行为精准处置。”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丁广泉表示,俱乐部和平台虽可作出禁赛、封号等处理,但法律效力不足,威慑力有限,是当下治理难点之一。

据了解,英国、德国、西班牙等职业足球发展较早的国家,早已将球迷极端行为问题上升至公共安全范畴,使极端球迷群体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英国相关法律明确界定“足球流氓”行为,包括赛场内外的侮辱、斗殴、纵火、非法集结等,并赋予法院签发“禁令”的权力。法国将部分“足球流氓”行为(如群体斗殴、极端团体串联)纳入公共安全管理。西班牙以监禁刑罚震慑球场种族主义。

律师丁广泉建议,可从国家立法角度制定专门针对极端球迷或体育赛事观众的法律法规,细化违法行为的种类、等级及对应惩戒措施。同时,应整合公安机关、俱乐部、球迷组织等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体育场黑名单”系统,配合人脸识别和强制实名制购票,实现“一处违规,全国禁入”。

此外,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净化互联网负面舆论的责任,用正向引导化解极端情绪,加强内容审核与舆情预警,引导网民理性交流,避免成为球迷相互谩骂和对立的“主战场”,让网络空间成为传递体育正能量的载体,而非滋生对立的温床。

相关录像

HOT VIDEO

更多 >